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个人征信    <- 欢迎访问
     
  【个人征信】体制瓶颈制约“八角”变“达菲”  
  www.cifinet.com    发布日期:2005-11-16  

 

  八角茴香,中国人熟识的调味料,每公斤0.4元;达菲,一个刚刚为中国人熟识的西洋药品,每粒30元———八角茴香是达菲的主要原料。很多人质疑达菲的高价,因为它的价钱是一般感冒药的10倍,因为它的原料在中国是那么的普通。

  记得有一个故事,一个工厂的生产设备坏掉了,工厂自有的技术人员绞尽脑汁不得其解,无奈请来了一个专家,专家上下检查一遍后,在设备的一个地方用粉笔画了个圆圈,叫技术人员将其中的零件更新,机器随即恢复正常。专家对检查费开价10000美元,有技术人员质疑,不就是一个圆圈吗,怎么那么贵?专家说,画圆圈1美元,而知道在哪里画,9999美元。

  用粉笔画个圆圈很容易,这就像中国南部满山遍野的八角一样平常。但是,找到画圆圈的地方就像把八角变成达菲一样,需要的是智慧以及产学研顺畅转化的制度。而后者正是中国医药研发所最为欠缺的。

  新药研究周期长、风险高、投入大:国际上医药研发成功率不足三十万分之一,研制出一种新药一般需要8到12年,平均耗资2亿到3亿美元,甚至达到10亿美元。我国研制一种新药虽然耗资只有发达国家的1/20-1/50,但对大多数研究单位来说仍然难以承受。

  这样看来,资金不足的问题似乎是制约医药研发的瓶颈。其实不然,因为在一个市场制度完善的条件下,尽管在药品研发过程中很多资金“打了水漂”,但经过大浪淘沙后,新药上市并赢利的原研制药品其巨大的市场回报将弥补所有的研发费用,并带来滚滚利润。换句话说,只要有经济收益支持,市场会自发地产生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西方国家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模式是与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机制、风险投资机制、税收优惠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息息相关的,优越的机制为企业融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加上发达国家资本充裕,因而企业新药研发资金的筹集较为容易。据统计,2000年美国生物制药公司一共筹集到35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

  可见,真正制约八角在中国变成达菲的因素是中国的医药企业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目前,我国的医药企业仍然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为主体。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还难以成为创新主体。在考核机制上往往用当年的效益指标来考核企业的经营者,而新药的研发往往投入大、周期长,这就难免形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客观效应,这造成了许多药企掌门人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新药研发。

  短视的考核机制,加上尚未建立起来的风险投资机制,导致我国新药研发的资金主要由政府财政支持。而其数额极为有限加上中间损耗过大,只能应付基础研究,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商业化的需求。由此造成产、研、学的条块分割,致使企业科研成果商业化的能力较差,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潜在需求开展高效率的研发活动,自然也就无从把漫山遍野的八角变成特效药“达菲”了。

  可见,对于制药研发和市场化而言,仅靠专家一个人来画圆圈是不够的,还需要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更需要制药企业体制的彻底改革。



 
 
检索
 


网站简介 - 行内链接 - 广告服务 - 客户服务 - 诚邀加盟 - 诚征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Copy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证:010600号 网络广告经营许可证:京广字(0415)号
金融信息网 热线电话: 010-66026942 Mailto:cnss@cifi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