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主页 > 金融专题    <- 欢迎访问中金网
     
  松绑外汇管制求解发展困局
 
  www.cifinet.com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调整6项外汇管理政策。其中,允许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投资海外债券、货币以及资本市场的规定尤其引人关注。这意味着中国资本项目下对外投资开闸放水,即讨论多年的QDII成为现实。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选择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时节开启资本闸门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与机遇?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此举在通往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进程中意味着什么?我们尝试解读。

  4月14日,中国外汇管理的字典里多了一个词汇:QDII,即允许基金等机构经批准出境投资海外资本市场。

  包括QDII,央行同时宣布了6项调整外汇管理的政策,总体指向给外汇管制松绑,赋予个人和企业使用和运作外汇更大的自由和空间。这6项政策与2002年以来完善结售汇制度、扩大企业用汇权、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等外汇管理政策变革一脉相承,成为中国改革完善外汇管理,使其不断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经历20余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2005年再次迎来大丰收。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中国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三。如此快速的增长,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参与和推动全球外包体系演进,靠全球产业转移和分工,靠“中国制造”实现的。

  实体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大进大出,大买大卖,需要金融市场给予更方便、迅捷、安全、成本更低的相关服务,其前提则是金融政策更加灵活和开放。改革开放以后,出于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需要,我国一直实行“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这一政策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被进一步强化,越来越不适应高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2002年以后,一系列外汇管理政策调整的目标都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而手段则主要是稳妥而渐进式地放松外汇管制。

  随着经济总量以及经济外向度不断冲高,外汇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近几年更加凸显出来。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外汇储备连年激增,并在2005年达到8000多亿美元规模,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外汇激增主要来自贸易顺差,也来自全球看好中国经济带来的直接投资以及对人民币资产升值预期下的投机性热钱。外汇增长过快主要在两个层面影响中国经济,一是外汇进入需要提供相应量的本币供其运用,太快太猛的增长会导致本币发行压力增加,造成币值动荡,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另一方面,贸易不平衡问题越来越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施压的手段,解决贸易不平衡,也需要放松外汇管制,更多更好地让企业、个人去海外投资、消费。

  目前的状况是,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外汇金融产品匮乏,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能适应外汇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对央行而言,运作8000多亿外汇储备责任重大、风险极大。毕竟央行也只在纽约、伦敦等五个金融业发达地区设置了运作点,其投入人力根本无法和国际上为数众多、规范成熟的基金相比。因此,最近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提出要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从央行角度看,将外汇资产放到企业和老百姓手里,追求的是分散风险。但老百姓和企业凭什么愿意持有外汇,这就需要打通外汇投资渠道,通过市场化机制,让老百姓把外汇资产交到有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和信誉的基金等机构手里,实现投资增值的目的。

  伴随经济增长,中国持有的外汇还将继续增加,沉淀下来的资本需要寻求高效率的出路,放松管制,则是求解发展困局的市场化方案的大前提。(刘伟/深圳商报)

 

 
 
中金网检索
 
频 道 链 接
   
网站简介
行内链接
会员登录
广告服务
客户服务
诚邀加盟
诚征英才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友 情 链 接
   
<>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监会
<> 中国保监会
<> 中国工商银行
<> 中国建设银行
<> 中国银行
<> 中国农业银行
   
网站简介 - 行内链接 - 广告服务 - 客户服务 - 诚邀加盟 - 诚征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Copy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金网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09041143号 网络广告经营许可证:京广字(0415)号
金融信息网 热线电话: 010-66026942 Mailto:cnss@cifi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