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主页 > 金融专题    <- 欢迎访问中金网
     
  14万亿元的难题如何化解
 
  www.cifinet.com      

 

  中国人民银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连闯三个万亿元大关,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1050.99亿元。那么,如何化解14万亿的存款难题,让其成为激活消费、拉动内需的强劲动力呢?

  国外有调查显示,60%以上的储蓄是出于对未来收入、支出风险(即不确定性)的预防。反过来,如果没有不确定性这一因素,人们的消费信心就会增大,就会自觉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而这些,恰是我们的软肋。人民银行曾作过一次“储蓄目的”的调查:居民储蓄的目的依次是攒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此三项被媒体戏称为“新三座大山”。“新三座大山”上涨速度越快,人们对未来的担忧越沉重。

  其实,从GDP支出法的角度来看,我国消费者并非毫无作为。过去15年的消费始终以8%的速度增长,与经济的增长幅度大致相当,但为什么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呢?关键就在于,人们的消费过分集中于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方面,人们的消费欲望被压抑或者吞噬掉了。

  无疑,要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就不能让人们在强制之下被动地消费,而应削平“新三座大山",让消费带动市场的全面发展。有关部门在盘算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收入时,也应有另一本帐,即这些强制消费实际吞噬了多少除此以外的消费。

  另一方面,人们的收入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也是制约消费的一大因素。近年来,GDP以9%左右的速度增长,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工资占GDP的比例,则从1989年的16%下降到2003年的12%。尤其是工人的工资连续数年停滞不涨,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月均工资12年来只提高了68元。

  应该认识到,富裕的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已经得到释放,其可挖掘的消费潜力有限,中低收入者才是消费的主力,所谓拉动内需其实主要是提升这一部分人的消费能力。低收入者的工资如果继续保持停滞状态,就不仅是一个公平与否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其消费能力受到制约,将反过来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因而,对于那些鼓吹以不给农民工涨工资为代价保持竞争力的观点,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连续跨越三个万亿元大关,存在着明显的上升速度加快的趋势,我认为,这固然有收入增加方面的原因,但跟与人们生活密切的资源性商品的价格上涨,加重了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心理关系恐怕更为密切。

  资源由市场定价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在垄断之下,决定价格的并非市场、并非竞争,而是垄断企业的利润需求以及与政府博弈能力的大小。

  正因为此,价格改革改到哪里,哪里就涨价。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液化气。在不少地方,目前的液化气价格与2004年相比已经翻倍。令人遗憾的是,面对汹涌的涨势,有关部门却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民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液化气屡创新高。诸如此类的价格上涨,无疑会放大、强化人们的担忧心理,并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消费欲望。

  另外,要化解这14万亿元储蓄,还应该促使高收入阶层加大创业、投资的力度。既然富裕阶层消费动力已经释放,关键是要促进他们投资,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应。但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目前,投资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在不少领域内,民营资本无法介入或者介入不畅,这些资金除了炒作就是储蓄,这也是导致存款持续上涨的原因。

  化解14万亿元居民储蓄,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与胸襟。(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金网检索
 
频 道 链 接
   
网站简介
行内链接
会员登录
广告服务
客户服务
诚邀加盟
诚征英才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友 情 链 接
   
<>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监会
<> 中国保监会
<> 中国工商银行
<> 中国建设银行
<> 中国银行
<> 中国农业银行
   
网站简介 - 行内链接 - 广告服务 - 客户服务 - 诚邀加盟 - 诚征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Copy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金网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09041143号 网络广告经营许可证:京广字(0415)号
金融信息网 热线电话: 010-66026942 Mailto:cnss@cifinet.com